日前,苏州市出台了《苏州市属国资国企“十三五”发展改革规划》。规划回顾了“十二五”改革发展历程,分析了“十三五”发展改革环境,制定了“十三五”发展改革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确定了“十三五”发展改革保障措施。规划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深化国资改革引领国有企业发展,通过加强国资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动力,科学谋划了新常态下的苏州市属国资国企“十三五”时期发展和改革路径。
“十二五”时期,苏州市全力推进市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国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国资资源整合稳步推进,国资国企规模和盈利实现“五连增”,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从2011年至2015年,市属国有资产总量从1404.73亿元增至3563.3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0.46%;所有者权益从667.95亿元增至1397.4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5.90%;营业收入从114.59亿元增至241.3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6.06%;利润总额从16.34亿元增至66.4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2.39%;净利润总额从12.40亿元增至50.9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2.65%。
“十三五”时期确定了“一三五”总体发展思路。牢牢把握“一条主线”:以全面提升市属国资国企价值创造能力和发展贡献度为主线。重点实施“三大任务”: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以“管资本”为主;优化国资布局结构,存量优化重组与增量战略布局;激发国有企业发展活力,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始终遵循“五化发展”:实施“专业化”运作,加强“集约化”发展,推进“资本化”运营,实现“混合化”经营,提升“信息化”水平。
“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任务。一是通过五年努力,市属国资资产总额达到6000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2300亿元,资产总额与所有者权益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国有企业营业收入达400亿元,利润总额达100亿元,净利润达60亿元,国有企业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显著增长。二是通过五年努力,形成城市运营、金融控股、文化旅游和新兴产业四大板块;通过试点改组或组建1-2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三是界定企业功能,将市属国有企业按商业类和公益类两大类实施分类监管。四是分类分层发展混合经济,充分对接资本市场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五是创新发展模式,推动转型升级,支持国有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六是分类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坚持党管干部和竞争择优选拔相结合,深化选人用人机制改革;探索科学化薪酬激励约束机制。七是优化资本监管,履行出资人职责;推进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监管全覆盖。八是构建国资信息化监管体系,建设信息化国资监管平台,实行“制度+科技+执行力”监管新模式。
“十三五”时期发展改革的保障措施。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和完善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依法决策相结合的科学决策机制;坚持和完善企业党委班子成员与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相结合的集体领导机制;坚持和完善党管人才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的选人用人机制。二是完善监管机制,防止国资流失。发挥企业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坚持出资人管理和监督有机统一,进一步加强出资人监督;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损失和监督工作责任机制。三是严格纪律监督,保障企业发展。建立健全党内教育和监督与企业制度相结合的权利运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企业合规工作相结合的预防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宣传思想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软实力培育机制。